requestId:68b48233b38e10.61698970.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務院已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非常高興邀請到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先生,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王曉峰先生作介紹。
2021-06-10 10:00:30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 王曉峰: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近日,國務院批準并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在這里,我將相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下簡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的重要制度。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推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建設,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經報國務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6月啟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經認真遴選,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部分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共推薦申報項目943項。
2020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了評審委員會,組成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包養網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非遺10個門類和飲食類共11個評審專家小組,按照程序對申報項目進行了認真評審。經過評審專家小組評審、評審委員會審議,研究形成了推薦名單。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就推薦名單面向社會進行了公示,也征求了有關部門的意見。20包養21年3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文化和旅游部擬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報請國務院批準、公布。
此次國務院共公布項目325項,涉及到465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其中,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85項,對前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的140項進行了擴展。一批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遺項目列入了名錄予以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關注少數民族非遺項目。滿族新城戲、蒙古族皮藝、藏棋、維吾爾族曲棍球、彝族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壯族天琴藝術、布依族武術、瑤族祝著節、朝鮮族百種節等一批少數民族非遺項目列入名錄。其中,包括了塔塔爾族傳統糕點制作技藝、赫哲族嫁令闊、獨龍族民歌、門巴族薩瑪民歌等人口較少民族的項目。
二是兼顧區域協調發展。14個目前尚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地級市(含直轄市區、縣)推薦申報的18個項目列入名錄,如遼寧省葫蘆島市的遼西太平鼓,寧夏回族自治包養網區中衛市的黃羊錢鞭、中衛古建筑彩繪和中寧蒿子面制作技藝,重慶市奉節區的奉節木雕等。
三是關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香港中式長衫制作技藝、香港天后誕,澳門特別行政區申報的土生土語話劇、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和澳門土地信俗等5個項目全部列入名錄。
四是積極服務國家戰略。96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的103個項目,如圖什業圖刺繡、松桃苗繡等項目列入名錄,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等一批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遺項目列入名錄。
五是重視瀕危項目的保護。桓仁盤炕技藝、寧河戲、包養站長霞爾巴貢等具有重要價值、亟待保護的項目列入名錄。
截至目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有1557項,包括民間文學類167項,傳統音樂類189項,傳統舞蹈類144項,傳統戲劇類171項,曲藝類145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109項,傳統美術類139項,傳統技藝類287包養意思項,傳統醫藥類23項,民俗類183項。共涉及3610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扎實做好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切實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謝謝。
2021-06-10 10:08:40
壽小麗:
謝謝。接下來請大家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1-06-10 10:09:2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的問題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是2014年公布的。今年時隔七年再次公布第五批,對于我國非遺保護和傳承有哪些重要的意義,下一步文化和旅包養網比較游部對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的工作還有哪些具體安排?謝謝。
2021-06-10 10:23:25
王曉峰:
謝謝您的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包養網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非遺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出席各種國事活動和各地調研都會考察非遺項目,關心非遺傳承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那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我們國家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所確定的非遺保護基本制度,這也是我們國家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作為締約國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省、市、縣四級的名錄體系。關于非遺保護包養網實踐以及我們的名錄體系,在國際上我們是走在前列的。四級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一大批珍貴、瀕危和具有重大價值的非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所以,通過這些年的實踐證明,名錄制度對我們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國務院公布新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建設、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推動非遺保護意識更廣泛的深入人心,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按照國家的總體部署,根據“十四五”規劃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和項目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一是加強名錄的建設。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結構及其項目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研究和包養甜心網規范,完善動態調整機制,研究推進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類體系,以五年左右為一個周期來開展推薦、申報和評審工作。
二是提升管理水平。修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組織對包養項目保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估項目存續狀況,加強保護單位的績效評估檢查和動態管理。在未來一個時期,對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管理重點還是動態的評估和檢查,以此來推動和提高我們保護的水平。
三是提高保護傳承水平。進一步完善調查和記錄體系,加強檔案和數據庫的建設。深入挖掘闡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基因以及在當代的價值、作用和應用途徑。加強研究闡釋成果的宣傳、普及和應用。實施分類保護,根據不同類別項目的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保護措施。
四是進一步發揮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見人見物見生活,最終還是要讓非遺成為老百姓的福祉。持續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非遺在促進經濟發展、城鄉建設、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讓非遺成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在這方面我們會繼續做出我們的努力。謝謝。
2021-06-10 10:23:48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剛才介紹到,本次公布的項目中原國家級貧困縣的103個項目,以及一批服務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遺項目包養列入名錄。請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謝謝。
2021-06-10 10:30:45
王曉峰:
感謝您關注到這個方面,我們確實做了很多努力,并且非遺司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請非遺司司長王晨陽先生來回答。
2021-0包養6-10 10:31:02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 王晨陽:
謝謝。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的初心使命。非遺源自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人民是非遺的持有者、傳承者和受益者。非遺保護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護成果惠益人民的工作導向。
近年來,許多非遺項目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融入現代生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積極貢獻。沙縣小吃和柳州螺螄粉制作技藝就是這樣的典型項目。
沙縣小吃經濟實惠、方便快捷,是北方食品制作技藝與南方飲食文化相結合的典范,現今保留的小吃品種有110個。沙縣小吃全國門店超過8.8萬家,帶動了數十萬人就業。柳州螺螄粉是柳州這座城市的特色名片,是當地民眾的集體記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如今,柳州螺螄粉已經發展成為面向全國的特色產業,帶動了養殖、種植、加工以及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在解決就業包養,脫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往,由于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等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上對貧困地區的非遺項目關注度不高,當地群眾對他們自身非遺項目的價值和意義也認識不足,保護力度不夠。其實,貧困地區有著許多具有當地特色、形式保存完好、具有重大價值的非遺項目。通過保護傳承使這些孕育在基層、扎根于群眾的非遺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對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包養留言板人民群眾文化自信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比如圖什業圖刺繡是蒙古族刺繡的一種,特色鮮明,細膩質樸。在政府的支持下,圖什業圖刺繡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發展。當地累計舉辦刺繡培訓班100余期,培訓繡工1萬多人,帶動科右中旗2.6萬名婦女從事圖什業圖刺繡產業,28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人均年增收超過2000元。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專項推進組組長、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的榮譽稱號。
與之相似的事例,還有松桃苗繡。包養合約該項目在脫貧攻堅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松包養網桃苗繡的“指尖力量”不斷轉化為“脫貧力量”,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石麗平也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比如湘西苗繡、海倫剪紙、奉節木雕、壩漆制作技藝、佤族織包養網單次錦、漢中藤編技藝、維吾爾族銅器制作技藝等等。我們相信,在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之后,這些非遺項目的可見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謝謝。
2021-06-10 10:31:20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文旅部近日印發的《“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提出到2035年,非遺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請問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安排?目前,我國非遺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如何?謝謝。
2021-06-10 10:41:26
王晨陽: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我國于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是最早一批加入《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們是第六個加入公約的。加入《公約》之后,我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非遺保護的國際事務,在非遺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我國三次當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委員國,連續與教科文組織共同主辦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這個國際非遺節也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非遺節。還與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中國建立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昆曲、中醫針灸、二十四節氣、太極拳等42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為世界文化多樣性貢獻了“中國色彩”。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體現著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理念和道德規范。既是中華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的鮮活體現,也是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對話的重要資源。例如,我國2020年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太極拳,蘊含包養網著中華民族關于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思想和立身中正、謙和禮讓、尊師重道的價值觀念。一會兒還要包養金額介紹到的壯族補糧習俗,傳達著中華民族崇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比如錢氏家訓家教、德安義門陳家訓傳統、呂氏鄉約鄉儀等規約習俗,這次都列入到第五批名錄當中,體現著中華民族家國天下、重德修身、克勤克儉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在我們國家級名錄當中叫閩臺送王船,是我國閩南地區禳災祈安的一種民俗活動,傳遞著先輩們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其承載的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我國人民長期海上生活生產的智慧結晶。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這一民俗活包養站長動傳播至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成為中馬兩國相關社區的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這些項目都充分體現了《公約》所倡導的增進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互相欣賞、促進對話這樣一個宗旨,可以被加入《公約》的170多個國家所廣泛接受和認可。
還有,剛才我所介紹的貧困地區的項目,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當地的傳承群體作出了實實在在的成績,有一大批經典案例和感人的故事符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提出的減貧目標。這些中國實踐、中國經驗在發展中國家中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也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許多國家的廣泛關注。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開展國際交流的話題。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確定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采取有力舉措,充分運用非遺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和中華話語的說服力,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貢獻非遺力量,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謝謝。
2021-06-10 10:41:49
新民晚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當中,傳統醫藥類的項目相對于其他類別是較少的。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謝謝。
2021-06-10 10:49:53
王曉峰:
對中醫藥的關注度現在很高,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中醫藥發揮了非常特殊的作用。這方面我們也有很多的部署和安排,請王晨陽司長繼續回答。
2021-06-10 10:50:09
王晨陽:
謝謝。在國家中醫藥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之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已經建立起了相對比較完整的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體系。現在是23個非遺代表性項目,既包括了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中醫診法、中醫診療法、中藥炮制技術、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針灸、正骨療法、中醫藥文化、中醫養生等項目,還包括了藏醫藥、蒙醫藥、苗醫藥、壯醫藥、侗醫藥、彝醫藥、傣醫藥、畬族醫藥、瑤族醫藥、回族醫藥、布依族醫藥、哈薩克族醫藥、維吾爾醫藥等少數民族的醫藥項目。此次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對前四批的名錄當中的11個傳統醫藥類項目進行了擴展,所以本次沒有新增的項目,實際上都是擴展的項目,共涉及45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從申報地區或單位數量來看,傳統醫藥類項目在這次十大門類的排行位列第四,緊跟在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和民俗這三大類之后,這也體現出各方對傳統醫藥項目的重視在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共有傳統醫藥類項目23項,涉及182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其中,少數民族醫藥項目有13項,涉及48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的價值和作用是難以估量的,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傳統醫藥類非遺貢獻了千“方”百“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伯禮獲得了“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國家中醫藥部門的溝通和配合,共同做好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工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貢獻,讓中醫藥這一中華文明的瑰寶惠澤千萬群眾、惠及世界。謝謝。
2021-06-10 10:50:27
中國日報記者:
剛才介紹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數量類型和特點,請具體介紹一下此次評審的原則和過程?謝謝。
2021-06-10 11:00:44
王曉峰: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關注度比較高的,對非遺代表性項目的評審過程及原則,大家都很關注,非常榮幸有機會給大家作個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國務院建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
關于評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里也有明確要求。由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負責組織評審、擬定名錄,報國務院批準公布。文化和旅游部對評審工作高度重視,非常嚴密地進行組織,按照以下原則開展了評審工作:
一是要堅持正確導向。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在共同生產生活中,創造并傳承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綿延不斷的生動見證。在評審中,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將有利于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利包養行情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促進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三個“有利于”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也是非遺項目把握的正確導向。由此來充分發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先進文化的導向作用。
二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文化和旅游部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制定了相關的評審實施細則和方案,明確了科學規范的評審標準和程序,依照法定程序組織開展項目評審、公示,征求意見、報國務院審批等各個環節的評審工作。堅持把評審質量擺在首位,完善了評審專家庫,隨機抽取各個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專家小組,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是全程參與和指導評審專家小組開展評審工作,過程中反復進行認真研究、審核評審結果。嚴把紀律關,專門制定了評審期間的工作紀律,并且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主動接受紀檢部門和社會的監督。評審實行網絡平臺操作,專家獨立投票,全程封閉式管理。
盡管在評審過程中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評審工作兩次推遲,但是在評審原則的正確指導下,在前期充分研究和籌備的基礎上,整個評審過程非常順暢,也接受了社會的監督和檢閱。謝謝。
2021-06-10 11:01:2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剛才您介紹了國家級非遺項目有1557項,我們想了解一下,現在的非遺傳承人的數量有多少?每年在對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人保護方面的支出費用大概是多少?您如何評價保護模式,以后有調整嗎?謝謝。
2021-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